在Linux中,文件系统主要分为下面3种: (1)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Disk-based Filesystem) 是在非易失介质上存储文件的经典方法,用以在多次会话之间保持文件的内容。如Ext2/3/4, Reiserfs, FAT等。 (2)虚拟文件系统(Virtual Filesystem) 在内核中生成,是一种用户应用程序与内核通信的方法。如proc,它不许要在任何类的硬件设备上分配存储空间,所有的信息都是动态在内存中开辟和存储。 (3)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system) 是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和虚拟文件系统之间的折中。这种文件系统允许访问另一台计算机上的数据,该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到本地计算机。在这种情况下,数据实际上存储在一个不同系统的硬件设备上。 由于VFS抽象层的存在,用户空间进程不会看到本地文件系统与网络文件系统之间的区别。
如果想知道MySQL数据库中每个表占用的空间、表记录的行数的话,可以打开MySQL的 information_schema 数据库。在该库中有一个 TABLES 表,这个表主要字段分别是:
1:RCU使用在读者多而写者少的情况.RCU和读写锁相似.但RCU的读者占锁没有任何的系统开销.写者与写写者之间必须要保持同步,且写者必须要等它之前的读者全部都退出之后才能释放之前的资源. 2:RCU保护的是指针.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指针赋值是一条单指令.也就是说是一个原子操作.因它更改指针指向没必要考虑它的同步.只需要考虑cache的影响. 3:读者是可以嵌套的.也就是说rcu_read_lock()可以嵌套调用. 4:读者在持有rcu_read_lock()的时候,不能发生进程上下文切换.否则,因为写者需要要等待读者完成,写者进程也会一直被阻塞.
一个进程应该包括一个mm_struct(memory manage struct), 该结构是进程虚拟地址空间的抽象描述,里面包括了进程虚拟空间的一些管理信息: start_code, end_code, start_data, end_data, start_brk, end_brk等等信息.另外,也有一个指向进程虚存区表(vm_area_struct: virtual memory area)的指针,该链是按照虚拟地址的增长顺序排列的.在Linux进程的地址空间被分作许多区(vma),每个区(vma)都对应虚拟地址空间上一段连续的区域, vma是可以被共享和保护的独立实体,这里的vma就是前面提到的内存对象.
在现代操作系统里,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内核执行流在执行,因此内核其实象多进程多线程编程一样也需要一些同步机制来同步各执行单元对共享数据的访问。尤其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上,更需要一些同步机制来同步不同处理器上的执行单元对共享的数据的访问。在主流的Linux内核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现代的操作系统具有的同步机制,这些同步机制包括:原子操作、信号量(semaphore)、读写信号量(rw_semaphore)、spinlock、 BKL(Big Kernel Lock)、rwlock、brlock(只包含在2.4内核中)、RCU(只包含在2.6内核中)和seqlock(只包含在2.6内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