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不考虑keepalive)
http1.0
带content-length,body长度可知,客户端在接收body时,就可以依据这个长度来接受数据。接受完毕后,就表示这个请求完毕了。客户端主动调用close进入四次挥手。
不带content-length ,body长度不可知,客户端一直接受数据,直到服务端主动断开
http1.1
带content-length body长度可知 客户端主动断开
带Transfer-encoding:chunked body会被分成多个块,每块的开始会标识出当前块的长度,body就不需要通过content-length来指定了。但依然可以知道body的长度 客户端主动断开
不带Transfer-encoding:chunked且不带content-length 客户端接收数据,直到服务端主动断开连接。
即 :如果能够有办法知道服务器传来的长度,都是客户端首先断开。如果不知道就一直接收数据。知道服务端断开。
我们有2台内部http服务(nginx):
201:这台服务器部署的服务是account.api.91160.com,这个服务是供前端页面调用;
202:这台服务器部署的服务是hdbs.api.91160.com, 这个服务是供前端页面调用;
近期发现,这2台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中,TIME_WAIT 数量差别很大,201的TIME_WAIT大概20000+,202的TIME_WAIT大概1000 ,差距20倍;2台的请求量差不多,都是以上内部调用的连接,且服务模式也没有什么差异,为什么连接数会差这么大?
后找原因:是因为这2个模块的调用程序由不同团队写的,调用方式不一样,导致一个是调用方(客户端,PHP程序)主动断开连接,一个是被调用方(服务端 201、202)主动断开连接;因TIME_WAIT 产生在主动断开连接的一方,因此导致一台服务器TIME_WAIT 数高,一台TIME_WAIT 数低;
这就有个细节,一次http请求,谁会先断开TCP连接?什么情况下客户端先断,什么情况下服务端先断?
百度后,找到原因,主要有http1.0和http1.1之间保持连接的差异以及http头中connection、content-length、Transfer-encoding等参数有关;
以下内容转载:(http://blog.csdn.net/wangpengqi/article/details/17245349)
当然,在nginx中,对于http1.0与http1.1也是支持长连接的。什么是长连接呢?我们知道,http请求是基于TCP协议之上的,那么,当客户端在发起请求前,需要先与服务端建立TCP连接,而每一次的TCP连接是需要三次握手来确定的,如果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网络差一点,这三次交互消费的时间会比较多,而且三次交互也会带来网络流量。当然,当连接断开后,也会有四次的交互,当然对用户体验来说就不重要了。而http请求是请求应答式的,如果我们能知道每个请求头与响应体的长度,那么我们是可以在一个连接上面执行多个请求的,这就是所谓的长连接,但前提条件是我们先得确定请求头与响应体的长度。对于请求来说,如果当前请求需要有body,如POST请求,那么nginx就需要客户端在请求头中指定content-length来表明body的大小,否则返回400错误。也就是说,请求体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响应体的长度呢?先来看看http协议中关于响应body长度的确定:
1.对于http1.0协议来说,如果响应头中有content-length头,则以content-length的长度就可以知道body的长度了,客户端在接收body时,就可以依照这个长度来接收数据,接收完后,就表示这个请求完成了。而如果没有content-length头,则客户端会一直接收数据,直到服务端主动断开连接,才表示body接收完了。
2.而对于http1.1协议来说,如果响应头中的Transfer-encoding为chunked传输,则表示body是流式输出,body会被分成多个块,每块的开始会标识出当前块的长度,此时,body不需要通过长度来指定。如果是非chunked传输,而且有content-length,则按照content-length来接收数据。否则,如果是非chunked,并且没有content-length,则客户端接收数据,直到服务端主动断开连接。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除了http1.0不带content-length以及http1.1非chunked不带content-length外,body的长度是可知的。此时,当服务端在输出完body之后,会可以考虑使用长连接。能否使用长连接,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果客户端的请求头中的connection为close,则表示客户端需要关掉长连接,如果为keep-alive,则客户端需要打开长连接,如果客户端的请求中没有connection这个头,那么根据协议,如果是http1.0,则默认为close,如果是http1.1,则默认为keep-alive。如果结果为keepalive,那么,nginx在输出完响应体后,会设置当前连接的keepalive属性,然后等待客户端下一次请求。当然,nginx不可能一直等待下去,如果客户端一直不发数据过来,岂不是一直占用这个连接?所以当nginx设置了keepalive等待下一次的请求时,同时也会设置一个最大等待时间,这个时间是通过选项keepalive_timeout来配置的,如果配置为0,则表示关掉keepalive,此时,http版本无论是1.1还是1.0,客户端的connection不管是close还是keepalive,都会强制为close。
如果服务端最后的决定是keepalive打开,那么在响应的http头里面,也会包含有connection头域,其值是”Keep-Alive”,否则就是”Close”。如果connection值为close,那么在nginx响应完数据后,会主动关掉连接。所以,对于请求量比较大的nginx来说,关掉keepalive最后会产生比较多的time-wait状态的socket。一般来说,当客户端的一次访问,需要多次访问同一个server时,打开keepalive的优势非常大,比如图片服务器,通常一个网页会包含很多个图片。打开keepalive也会大量减少time-wait的数量。
https://www.cnblogs.com/web21/p/6397525.html
https://blog.csdn.net/wangpengqi/article/details/17245349
当然,在nginx中,对于http1.0与http1.1也是支持长连接的。什么是长连接呢?我们知道,http请求是基于TCP协议之上的,那么,当客户端在发起请求前,需要先与服务端建立TCP连接,而每一次的TCP连接是需要三次握手来确定的,如果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网络差一点,这三次交互消费的时间会比较多,而且三次交互也会带来网络流量。当然,当连接断开后,也会有四次的交互,当然对用户体验来说就不重要了。而http请求是请求应答式的,如果我们能知道每个请求头与响应体的长度,那么我们是可以在一个连接上面执行多个请求的,这就是所谓的长连接,但前提条件是我们先得确定请求头与响应体的长度。对于请求来说,如果当前请求需要有body,如POST请求,那么nginx就需要客户端在请求头中指定content-length来表明body的大小,否则返回400错误。也就是说,请求体的长度是确定的,那么响应体的长度呢?先来看看http协议中关于响应body长度的确定:
对于http1.0协议来说,如果响应头中有content-length头,则以content-length的长度就可以知道body的长度了,客户端在接收body时,就可以依照这个长度来接收数据,接收完后,就表示这个请求完成了。而如果没有content-length头,则客户端会一直接收数据,直到服务端主动断开连接,才表示body接收完了。
而对于http1.1协议来说,如果响应头中的Transfer-encoding为chunked传输,则表示body是流式输出,body会被分成多个块,每块的开始会标识出当前块的长度,此时,body不需要通过长度来指定。如果是非chunked传输,而且有content-length,则按照content-length来接收数据。否则,如果是非chunked,并且没有content-length,则客户端接收数据,直到服务端主动断开连接。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除了http1.0不带content-length以及http1.1非chunked不带content-length外,body的长度是可知的。此时,当服务端在输出完body之后,会可以考虑使用长连接。能否使用长连接,也是有条件限制的。如果客户端的请求头中的connection为close,则表示客户端需要关掉长连接,如果为keep-alive,则客户端需要打开长连接,如果客户端的请求中没有connection这个头,那么根据协议,如果是http1.0,则默认为close,如果是http1.1,则默认为keep-alive。如果结果为keepalive,那么,nginx在输出完响应体后,会设置当前连接的keepalive属性,然后等待客户端下一次请求。当然,nginx不可能一直等待下去,如果客户端一直不发数据过来,岂不是一直占用这个连接?所以当nginx设置了keepalive等待下一次的请求时,同时也会设置一个最大等待时间,这个时间是通过选项keepalive_timeout来配置的,如果配置为0,则表示关掉keepalive,此时,http版本无论是1.1还是1.0,客户端的connection不管是close还是keepalive,都会强制为close。
如果服务端最后的决定是keepalive打开,那么在响应的http头里面,也会包含有connection头域,其值是”Keep-Alive”,否则就是”Close”。如果connection值为close,那么在nginx响应完数据后,会主动关掉连接。所以,对于请求量比较大的nginx来说,关掉keepalive最后会产生比较多的time-wait状态的socket。一般来说,当客户端的一次访问,需要多次访问同一个server时,打开keepalive的优势非常大,比如图片服务器,通常一个网页会包含很多个图片。打开keepalive也会大量减少time-wait的数量。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0401605/article/details/95539318
1、首先多个HTTP请求并不代表有多个TCP连接,当然这个场景下肯定会有多个TCP连接
2、在一个TCP连接上完成一个HTTP请求后,可以在利用这个TCP的连接在发HTTP请求
3、不用,只在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