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oca

内存分配函数,与malloc,calloc,realloc类似.
但是注意一个重要的区别,_alloca是在栈(stack)上申请空间,该变量离开其作用域之后被自动释放,无需手动调用释放函数。
包含在头文件malloc.h中。
在某些系统中会宏定义成_alloca使用。

在调用 alloca的函数返回的时候, 它分配的内存会自动释放。
也就是说, 用 alloca 分配的内存在栈上。
alloca不具可移植性, 而且在没有传统堆栈的机器上很难实现。
当它的返回值直接传入另一个函数时会带来问题,因为他分配在栈上.
由于这些原因, alloca不宜使用在必须广泛移植的程序中, 不管它可能多么有用。
既然 C99 支持变长数组(VLA), 它可以用来更好的 完成 alloca() 以前的任务。



alloca() 是什么?为什么不提倡使用它?
在调用 alloca() 的函数返回的时候, 它分配的内存会自动释放。也就是说, 用 alloca 分配的内存在某种程度上局部于函数的 ``堆栈帧” 或上下文中。



alloca() 不具可移植性, 而且在没有传统堆栈的机器上很难实现。 当它的返回值直接传入另一个函数时会带来问题, 如 fgets(alloca(100), 100, stdin)。



由于这些原因, alloca() 不合标准, 不宜使用在必须广泛移植的程序中, 不管它可能多么有用。 既然 C99 支持变长数组(VLA), 它可以用来更好的 完成 alloca() 以前的任务。



头文件#include



函数原型



void* _cdecl alloca(size_t);参数是申请分配内存的字节数,返回值为分配到的内存地址。



alloca主要的特征是,它是在栈上开辟的空间,当它作用域结束时会自动释放内存,不用像malloc那样,要用free动态释放空间。还有就是malloc开辟空间成功后,并未对内存空间初始化,必须调用memset来进行初始化,而alloca则初始化开辟的内存空间为0.



优点:



这个函数的优点其实很明显:



1、有了这个函数,如何定义某个不确定大小的局部变量就变成了简单的问题。其实关于这点,使用malloc函数也可实现,只不过需要程序员自己释放不需要使用的内存,否则就内存泄露啦^_^



2、程序员只需要分配空间,释放空间的事情由alloca函数提供的机制来完成



 



缺点:



1、如果alloca函数导致栈溢出,程序的行为就undefined了,就是不确定、不可控了,很危险的一个bug



2、可移植性很差,对编译器和平台有很强的依赖性,在很多系统上的实现是有bug的,所以并不鼓励使用。32v、pwb、pwb.2、3bsd、4bsd支持这个函数的实现,Linux使用的是GUN版本,在POSIX和SUSv3系统上是不支持该函数的。



虽然alloca函数不被推荐使用,但是在Linux系统上,alloca函数却是一个非常好的用但没有被人们认识到的工具,它表现的异常出色(在各种架构下,通过alloca分配内存就和增加栈指针一样简单),比malloc的性能要好很多,因为它的申请、释放效率很高。对于Linux下较小内存的分配,alloca能收获让人激动的性能。



我们经常使用malloc或者new等函数或操作符来动态分配内存,这里的内存说的是堆内存,并且需要程序员手工释放分配的内存。malloc对应free,new对应delete。至于你要混着用,也不是不可以,只要确保逻辑和功能的正确性,还要在规范的限制范围内。这里我想插一句题外话,我个人觉得,只要你将一些具有相似特征的东西都摸透了,他们的差异你就会很明了,在此基础上,随便你怎么用都是成竹在胸的,只需要考虑一些外界因素就可以了,比如前面说的规范等。



    本文是针对在栈上动态分配内存进行讨论,分配的内存即为栈内存,栈上的内存有一个特点即是不用我们手工去释放申请的内存。栈内存由一个栈指针来开辟和回收,栈内存是从高地址向低地址增长的,增长时,栈指针向低地址方向移动,指针的地址值也就相应的减小;回收时,栈指针向高地址方向移动,地址值也就增加。所以栈内存的开辟和回收都只是指针的加减,由此相对于分配堆内存可以获得一定的性能提升。由这些特性,也能对为什么叫“栈”内存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在C99标准之前,C语言是不支持变长数组的,如果想要动态开辟栈内存以达到变长数组的功能就得依靠alloca函数。其实在gcc下,c99下的变长数组后台也是依靠alloca来动态分配栈内存的,当然这里不能完全说是调用alloca来实现的,alloca可能被优化并内联(当然你还是可以说这是在调用)。这里就不纠结这个问题了,在本文不属于重点。实际中,alloca函数是不推荐使用的,他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里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本文的目的是了解原理,获得认知,以至通透。

通常编译器都提供了CRT库,例如VC的诸多版本,CRT库在一些版本间差异还是比较大,新版本的CRT一般会多了很多更严格的检查和一些安全机制。本文以VS2008为例,其为alloca提供了对应的_alloca函数,编译器会将其编译为_alloca_probe_16函数,此函数位于VC_dir\VC\crt\src\intel\alloca16.asm汇编源文件中,此乃微软提供的汇编版本CRT相关函数。在此文件中,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6字节对齐的_alloca_probe_16,一个是8字节对齐的_alloca_probe_8。代码如下:


view
plainprint?


.xlist
include cruntime.inc
.list


extern _chkstk:near


; size of a page of memory


CODESEG


page


public _alloca_probe_8



_alloca_probe_16 proc ; 16 byte aligned alloca



    push    ecx  
lea ecx, [esp] + 8 ; TOS before entering this function
sub ecx, eax ; New TOS
and ecx, (16 - 1) ; Distance from 16 bit align (align down)
add eax, ecx ; Increase allocation size
sbb ecx, ecx ; ecx = 0xFFFFFFFF if size wrapped around
or eax, ecx ; cap allocation size on wraparound
pop ecx ; Restore ecx
jmp _chkstk


alloca_8: ; 8 byte aligned alloca

_alloca_probe_8 = alloca_8



    push    ecx  
lea ecx, [esp] + 8 ; TOS before entering this function
sub ecx, eax ; New TOS
and ecx, (8 - 1) ; Distance from 8 bit align (align down)
add eax, ecx ; Increase allocation Size
sbb ecx, ecx ; ecx = 0xFFFFFFFF if size wrapped around
or eax, ecx ; cap allocation size on wraparound
pop ecx ; Restore ecx
jmp _chkstk


_alloca_probe_16 endp



    end  
默认会编译为16字节对齐的版本,仔细看一下,这里所谓的16字节对齐倒也不一定,lea ecx, [esp] + 8这句获得进入此函数之前的esp值并写入ecx中,这里加8的原因很明显,前4个字节是保存的ecx的值,后4个字节是函数的返回地址,加8即得到上一层函数调用本函数时的esp值,这里没有参数压栈,参数是寄存器传递的。因此,这个ecx的值可以假设为一个定值(这个值也是至少4字节对齐的),然后下面3句汇编代码中,eax是外部传入的要开辟栈内存字节数,这个字节数始终是4字节对齐的。那么sub ecx, eax这句之后的结果就可以是4字节对齐且非16字节对齐,这样一来,在and ecx, ( 16 - 1 )并add eax, ecx后,eax的值就是非16字节对齐的。至于8字节对齐的版本,你可以试着推算一下会不会存在算出的eax是非8字节对齐的,这个不是难点。

在此函数里,我们发现还没有真正的开辟栈内存,因为esp(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栈指针,也就是栈顶指针,上面的汇编代码中的TOS也就是栈顶:Top of stack的意思)的值还没有减去eax(申请内存的大小)而改变。然后我们注意到,在pop ecx还原ecx的值(因为此函数需要ecx来协助,因此进函数就push ecx保存,然后结束之后再pop 还原)之后,还有一个jmp跳转,跳转到了_chkstk,此函数很明显,意为:check stack,用于检查堆栈是否溢出。此函数通常会被编译器插入到某个开辟了一定大小函数头部,用于进入函数时进行栈内存溢出检查,例如你在一个函数中定义一个较大的数组,此时编译器会强制插入_chkstk函数进行检查(这里单指VC下,其他编译器的方式不一定一致)。

于是,到此可以猜测,这个_alloca_probe_16函数只是负责计算实际对齐后该分配多少字节的栈内存,并保存到eax中,由于_chkstk函数也会用到eax的值,这里也是通过寄存器传参的。并且可以看出_alloca_probe_16函数和_chkstk函数联系紧密,都是直接jmp过去的。

好了,来看看_chkstk函数吧,此函数位于之前的目录下,也是一个汇编源文件:chkstk.asm。代码如下:


view
plainprint?


.xlist
include cruntime.inc
.list


; size of a page of memory


_PAGESIZE_ equ 1000h



CODESEG


page


public _alloca_probe



_chkstk proc



_alloca_probe = _chkstk



    push    ecx  


; Calculate new TOS.



    lea     ecx, [esp] + 8 - 4      ; TOS before entering function + size for ret value  
sub ecx, eax ; new TOS


; Handle allocation size that results in wraparound.

; Wraparound will result in StackOverflow exception.



    sbb     eax, eax                ; 0 if CF==0, ~0 if CF==1  
not eax ; ~0 if TOS did not wrapped around, 0 otherwise
and ecx, eax ; set to 0 if wraparound

mov eax, esp ; current TOS
and eax, not ( _PAGESIZE_ - 1) ; Round down to current page boundary


cs10:

cmp ecx, eax ; Is new TOS

jb short cs20 ; in probed page?

mov eax, ecx ; yes.

pop ecx

xchg esp, eax ; update esp

mov eax, dword ptr [eax] ; get return address

mov dword ptr [esp], eax ; and put it at new TOS

ret



; Find next lower page and probe

cs20:

sub eax, PAGESIZE ; decrease by PAGESIZE

test dword ptr [eax],eax ; probe page.

jmp short cs10



_chkstk endp



    end  
此函数较之前的要稍微复杂一些,不过代码还是非常清晰易懂的。还是解释一下吧,先来看lea ecx, [esp] + 8 - 4这句,与_alloca_probe_16汇编代码相比较,多了一个减4,这里减4是因为从_alloca_probe_16函数到_chkstk函数之间是用的jmp,而不是call,因此没有返回地址,只有保存的ecx值的4个字节,所以少4个字节的偏移就能取到esp的值了。由于_alloca_probe_16函数是保持栈平衡的,并且没有改变esp的值,因此,_chkstk函数里取到的esp与_alloca_probe_16函数取到的esp是一样的。并且也都存放到了ecx中。后面一句与_alloca_probe_16函数的逻辑一样,都是将ecx(esp的值)减去eax(要分配的栈内存大小,已经由_alloca_probe_16函数对齐过)。这一句之后,ecx的值就是新的esp的值,如果栈没有溢出,那么esp将会被设置为这个新值,于是栈内存分配成功。

继续向下分析,紧接着下面3句,用得有一点巧妙。sbb eax, eax,sbb乃带借位减法指令,如果前面的sub ecx, eax存在借位(ecx小于eax),则sbb之后eax的值为0xffffffff,然后再not eax,eax将变成0,然后再and ecx, eax,则ecx变为0,也就意味着新的esp值为0。这里先放一下,待会儿再向下分析。再看前面,sub ecx, eax存在借位,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情况,难道_alloca_probe_16函数不检查申请内存的大小的吗?的确,他并不会关心你想申请多少字节,他只是与_chkstk配合,让_chkstk能够知道申请的内存过大就可以了,过大之后可以由_chkstk进行检查并抛出异常。那么我们来看_alloca_probe_16函数是怎么配合_chkstk函数的检查的呢。这又得回到_alloca_probe_16


函数的汇编源代码中,看这三句:



view
plainprint?
add eax, ecx ; Increase allocation Size

sbb ecx, ecx ; ecx = 0xFFFFFFFF if size wrapped around

or eax, ecx ; cap allocation size on wraparound

eax为申请的大小,ecx为新的esp值,由sub ecx, eax计算获得。把这三句代码与_chkstk函数的三句代码结合着看,这里如果eax过大(申请空间过大),add eax, ecx之后,会溢出,即CF位为1。然后执行下一句sbb ecx,ecx,也就等同于:ecx = ecx - ecx - CF = 0 - 1 = -1 = 0xffffffff。然后在or eax, ecx,于是eax为0xffffffff,也就是传给_chkstk函数的申请空间大小。然后再看前面对_chkstk函数的分析,如果eax为0xffffffff,那么肯定会sub溢出,于是ecx(新的esp值)最后为0。再看另外一种情况,如果在_alloca_probe_16中,eax的值大于ecx的值,那么sub之后,会溢出,在and
ecx, ( 16 - 1 )之后,再add eax, ecx,此刻假设不会溢出,sbb之后,ecx为0,之后再or eax,ecx不会影响eax的值,但是此时eax还是大于ecx(esp的值)的。当eax传入_chkstk之后,sub会溢出。与eax为0xffffffff的结果一样,都使得ecx(esp的值)的值为0。所以由上面两种情况分析下来,_alloca_probe_16函数和_chkstk函数之间是有一定的配合的。也可以说是_alloca_probe_16函数适应了_chkstk的检查方案。



    我们再继续向下分析_chkstk吧,看后面两句,先是mov eax,esp将当前的esp值交给eax,注意这里的esp值是_chkstk内部已经压入保存了ecx原始值之后的esp,这个esp也就是最初有lea ecx, [esp] + 8 - 4获得的上层esp值减4(push ecx占用的4字节)。获得了当前esp值之后,又and eax, not ( _PAGESIZE_ - 1),_PAGESIZE_为0x1000,也就是4096字节(4KB),即为windows页内存大小规则之一。这句代码也就是将当前esp所在的页剩下的字节全部减掉,到达这一页的末尾下一页的开始。这样做是方便后面的栈溢出检查。

之后,有两个标签cs10和cs20,cs10的开头是判断ecx是否小于eax,此刻的eax已经是某页的开头,如果ecx小于这个eax所存的地址值,则跳转到cs20标签里,cs20标签里代码很简单,进入就将eax减掉一页内存,然后是test dword ptr [eax],eax这句,这句存在一个内存访问,可以想象如果eax所存的内存值不可读,那么就会抛出异常。这里正是利用这一点,当这里不异常,又会跳转到cs10标签里继续比较,如果还是小,则在减一页,再进行访问,直到ecx大于等于eax或者抛出异常。那么再想一下上面分析的逻辑,如果申请的空间过大,ecx的值会为0,那么在cs20中判断,0会一直小于eax,这样eax会一直减4K,直到eax为0,这里显然减不到0就已经抛异常了。当eax减到一定时候,则会在test dword ptr [eax],eax这句抛出一个栈溢出的异常,如下图:


如果继续执行,则会发生访问异常。如果申请的大小不会导致栈溢出,则当eax减到一定时候ecx大于等于eax,或者第一次进去时ecx就是大于等于eax的,则进入正常开辟空间的逻辑:



view
plainprint?
mov eax, ecx ; yes.

pop ecx

xchg esp, eax ; update esp

mov eax, dword ptr [eax] ; get return address

mov dword ptr [esp], eax ; and put it at new TOS

ret

第一行是将ecx(新的通过验证的esp)赋值给eax,然后是还原ecx的值,第三行就是将当前的esp值和eax做交换。esp便是开辟空间后的新值,此刻肯定比eax的值要小(栈向低地址延伸)。然后是第4句,此时eax是pop ecx之后的esp值,也就是call _alloca_probe_16函数压入了返回地址后的esp值,因此,第四句执行后,eax的值就是,_alloca_probe_16函数函数的返回地址,我们准备返回到上层,这里的上层不是_alloca_probe_16函数,因为他们之间不是call的,而是jmp的,不存在返回地址压入。这里的上层是_alloca_probe_16函数的上层。第5行,是将eax存入当前的esp指向的内存中,因为下一条指令ret,即将读取这个地址,并返回到上层,其间的原理请参考《Inline
Hook 之(监视任意函数)》,此文有相同的用法。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了,其实在很多C语言编写的实际项目中,还是有用到alloca。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不管他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只要弄清楚了他的这些特性,完全可以规避他的缺点,而发挥他的优势。而且也确实动态分配适量的栈空间,能获得一些性能。本文只是为了介绍其原理和细节,不在此争论辩证性的论题。

如果要使用alloca,可以非常简单的使用,如下:


view
plainprint?
void func( void )

{

int* p = ( int* )alloca( 4 );

*p = 100;

}

不用自己管理释放,当函数结束时,esp会平衡。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根据alloca申请的大小的变化,编译器可能在后台做一些调整,比如当申请的内存较小时,alloca直接被编译成_chkstk,而不会调用_alloca_probe_16函数,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优化吧。再比如,在VS2003下,不管申请多大的空间,都会将alloca直接编译成_chkstk。因为vs2003的CRT没有提供_alloca_probe_16函数的实现。



    上面提到的alloca,在VC的CRT中其实是一个宏定义,#define alloca _alloca。另外还有一些CRT宏定义,例如_malloca,这个宏定义也等于是一层封装,在debug下,_malloca调用的是malloc,在release下,当申请的大小小于一定值时,调用的是alloca,否则调用malloc。因此,需要调用_freea来释放内存,_freea会根据标记,判断是malloc分配的还是alloca分配的,如果是malloc分配的堆内存则调用free,如果是alloca分配的栈内存,则不用释放。代码如下:


view
plainprint?
// _malloca的定义

#if defined(_DEBUG)

#if !defined(_CRTDBG_MAP_ALLOC)

#undef _malloca

#define _malloca(size) \

__pragma(warning(suppress: 6255)) \

_MarkAllocaS(malloc((size) + _ALLOCA_S_MARKER_SIZE), _ALLOCA_S_HEAP_MARKER)

#endif

#else

#undef _malloca

#define _malloca(size) \

__pragma(warning(suppress: 6255)) \

((((size) + _ALLOCA_S_MARKER_SIZE) <= _ALLOCA_S_THRESHOLD) ? \

_MarkAllocaS(_alloca((size) + _ALLOCA_S_MARKER_SIZE), _ALLOCA_S_STACK_MARKER) : \

_MarkAllocaS(malloc((size) + _ALLOCA_S_MARKER_SIZE), _ALLOCA_S_HEAP_MARKER))

#endif



// freea的定义

_CRTNOALIAS __inline void __CRTDECL _freea(_Inout_opt
void * _Memory)

{

unsigned int _Marker;

if (_Memory)

{

_Memory = (char*)_Memory - _ALLOCA_S_MARKER_SIZE;

_Marker = *(unsigned int *)_Memory;

if (_Marker == _ALLOCA_S_HEAP_MARKER) // 判断是否是堆标记

{

free(_Memory);

}

#if defined(_ASSERTE)

else if (_Marker != _ALLOCA_S_STACK_MARKER)

{

_ASSERTE((“Corrupted pointer passed to _freea”, 0));

}

#endif

}

}



// MarkAllocaS的定义

__inline void *_MarkAllocaS(_Out_opt
__crt_typefix(unsigned int) void *_Ptr, unsigned int _Marker)

{

if (_Ptr)

{

*((unsigned int
)_Ptr) = _Marker; // 打上标记, _ALLOCA_S_STACK_MARKER 或 _ALLOCA_S_HEAP_MARKER

_Ptr = (char*)_Ptr + _ALLOCA_S_MARKER_SIZE;

}

return _Ptr;

}

【延伸】



    这里延伸一个玩儿的用法,就是在写C语言程序时,有多个函数参数是指针并且参数个数一样,这些函数的指针参数的类型都不一样,在C++里有template,在C里可没有。于是为了实现一个类似功能的东西,我们就可以用alloca来申请参数的空间,然后调用函数。代码如下:


view
plainprint?
#include
#include



void func( char* p )

{

printf( “%s\n”, p );

}



void chk( void* arg )

{

if ( ( void** )arg - &arg != 1 ) // 检查参数的位置是否紧挨着arg所在的内存地址

__asm int 3 // 如果紧挨着,当chk执行完之后,esp即刚好指

} // alloca申请的空间,因此,调用fun时就有参数了



typedef void ( *functor )( void );



int main( void )

{

char* str = “12345”;

int* arg = ( int* )alloca( 4 );

functor fun = ( functor )func;



*arg = ( int )str;  

chk( arg );

( *fun )();

return 0; }
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由于alloca申请的空间最后在函数结束时会平衡栈帧便回收了,而fun指针的调用是没有压入参数的,因此fun结束后不存在add esp,func函数是__cdecl调用约定,也不会在内部平衡栈,所以整个栈帧是平衡的。

Category 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