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xt

控制并发有两种经典的方式,一种是WaitGroup,另外一种就是Context。



context是Go中广泛使用的程序包,由Google官方开发,在1.7版本引入。它用来简化在多个go routine传递上下文数据、(手动/超时)中止routine树等操作,比如,官方http包使用context传递请求的上下文数据,gRpc使用context来终止某个请求产生的routine树。由于它使用简单,现在基本成了编写go基础库的通用规范。笔者在使用context上有一些经验,遂分享下。



本文主要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context的使用。
context实现原理,哪些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 使用
1.1 核心接口Context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 Deadline returns the time when work done on behalf of this context
// should be canceled. Deadline returns ok==false when no deadline is
// set.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 Done returns a channel that’s closed when work done on behalf of this
// context should be canceled.
Done() <-chan struct{}
// Err returns a non-nil error value after Done is closed.
Err() error
// Value returns the value associated with this context for key.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方法:



  • Done会返回一个channel,当该context被取消的时候,该channel会被关闭,同时对应的使用该context的routine也应该结束并返回。

  • Context中的方法是协程安全的,这也就代表了在父routine中创建的context,可以传递给任意数量的routine并让他们同时访问。

  • Deadline会返回一个超时时间,routine获得了超时时间后,可以对某些io操作设定超时时间。

  • Value可以让routine共享一些数据,当然获得数据是协程安全的。



在请求处理的过程中,会调用各层的函数,每层的函数会创建自己的routine,是一个routine树。所以,context也应该反映并实现成一棵树。



要创建context树,第一步是要有一个根结点。context.Background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空的context,经常作为树的根结点,它一般由接收请求的第一个routine创建,不能被取消、没有值、也没有过期时间。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之后该怎么创建其它的子孙节点呢?context包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函数: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interface{}, val interface{}) Context
这四个函数的第一个参数都是父context,返回一个Context类型的值,这样就层层创建出不同的节点。子节点是从复制父节点得到的,并且根据接收的函数参数保存子节点的一些状态值,然后就可以将它传递给下层的routine了。



WithCancel函数,返回一个额外的CancelFunc函数类型变量,该函数类型的定义为:



type CancelFunc func()
调用CancelFunc对象将撤销对应的Context对象,这样父结点的所在的环境中,获得了撤销子节点context的权利,当触发某些条件时,可以调用CancelFunc对象来终止子结点树的所有routine。在子节点的routine中,需要用类似下面的代码来判断何时退出routine:



select {
case <-cxt.Done():
// do some cleaning and return
}
根据cxt.Done()判断是否结束。当顶层的Request请求处理结束,或者外部取消了这次请求,就可以cancel掉顶层context,从而使整个请求的routine树得以退出。



WithDeadline和WithTimeout比WithCancel多了一个时间参数,它指示context存活的最长时间。如果超过了过期时间,会自动撤销它的子context。所以context的生命期是由父context的routine和deadline共同决定的。



WithValue返回parent的一个副本,该副本保存了传入的key/value,而调用Context接口的Value(key)方法就可以得到val。注意在同一个context中设置key/value,若key相同,值会被覆盖。



关于更多的使用示例,可参考官方博客。



2 原理
2.1 上下文数据的存储与查询
type valueCtx struct {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
if key == nil {
panic(“nil key”)
}
……
return &valueCtx{parent, key, val}
}



func (c *valueCtx)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if c.key == key {
return c.val
}
return c.Context.Value(key)
}
context上下文数据的存储就像一个树,每个结点只存储一个key/value对。WithValue()保存一个key/value对,它将父context嵌入到新的子context,并在节点中保存了key/value数据。Value()查询key对应的value数据,会从当前context中查询,如果查不到,会递归查询父context中的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context中的上下文数据并不是全局的,它只查询本节点及父节点们的数据,不能查询兄弟节点的数据。



2.2 手动cancel和超时cancel
cancelCtx中嵌入了父Context,实现了canceler接口:



type cancelCtx struct {
Context // 保存parent Context
done chan struct{}
mu sync.Mutex
children map[canceler]struct{}
err error
}



// A canceler is a context type that can be canceled directly. The
// implementations are *cancelCtx and *timerCtx.
type canceler interface {
cancel(removeFromParent bool, err error)
Done() <-chan struct{}
}
cancelCtx结构体中children保存它的所有子canceler, 当外部触发cancel时,会调用children中的所有cancel()来终止所有的cancelCtx。done用来标识是否已被cancel。当外部触发cancel、或者父Context的channel关闭时,此done也会关闭。



type timerCtx struct {
cancelCtx //cancelCtx.Done()关闭的时机:1)用户调用cancel 2)deadline到了 3)父Context的done关闭了
timer *time.Timer
deadline time.Time
}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
……
c := &timerCtx{
cancelCtx: newCancelCtx(parent),
deadline: deadline,
}
propagateCancel(parent, c)
d := time.Until(deadline)
if d <= 0 {
c.cancel(true, DeadlineExceeded) // deadline has already passed
return c, func() { c.cancel(true, Canceled) }
}
c.mu.Lock()
defer c.mu.Unlock()
if c.err == nil {
c.timer = time.AfterFunc(d, func() {
c.cancel(true, DeadlineExceeded)
})
}
return c, func() { c.cancel(true, Canceled) }
}
timerCtx结构体中deadline保存了超时的时间,当超过这个时间,会触发cancel。



可以看出,cancelCtx也是一棵树,当触发cancel时,会cancel本结点和其子树的所有cancelCtx。



3 遇到的问题
3.1 背景
某天,为了给我们的系统接入etrace(内部的链路跟踪系统),需要在gRpc/Mysql/Redis/MQ操作过程中传递requestId、rpcId,我们的解决方案是Context。



所有Mysql、MQ、Redis的操作接口的第一个参数都是context,如果这个context(或其父context)被cancel了,则操作会失败。



func (tx Tx) QueryContext(ctx context.Context, query string, args …interface{}) (Rows, error)
func(process func(context.Context, redis.Cmder) error) func(context.Context, redis.Cmder) error
func (ch *Channel) Consume(ctx context.Context, handler Handler, queue string, dc <-chan amqp.Delivery) error
func (ch *Channel) Publish(ctx context.Context, exchange, key string, mandatory, immediate bool, msg Publishing) (err error)
上线后,遇到一系列的坑……



3.2 Case 1
现象:上线后,5分钟后所有用户登录失败,不断收到报警。



原因:程序中使用localCache,会每5分钟Refresh(调用注册的回调函数)一次所缓存的变量。localCache中保存了一个context,在调用回调函数时会传进去。如果回调函数依赖context,可能会产生意外的结果。



程序中,回调函数getAppIDAndAlias的功能是从mysql中读取相关数据。如果ctx被cancel了,会直接返回失败。



func getAppIDAndAlias(ctx context.Context, appKey, appSecret string) (string, string, error)
第一次localCache.Get(ctx, appKey, appSeret)传的ctx是gRpc call传进来的context,而gRpc在请求结束或失败时会cancel掉context,导致之后cache Refresh()时,执行失败。



解决方法:在Refresh时不使用localCache的context,使用一个不会cancel的context。



3.3 Case 2
现象:上线后,不断收到报警(sys err过多)。看log/etrace产生2种sys err:



context canceled
sql: Transaction has already been committed or rolled back
3.3.1 背景及原因



Ticket是处理Http请求的服务,它使用Restful风格的协议。由于程序内部使用的是gRpc协议,需要某个组件进行协议转换,我们引入了grpc-gateway,用它来实现Restful转成gRpc的互转。



复现context canceled的流程如下:



客户端发送http restful请求。
grpc-gateway与客户端建立连接,接收请求,转换参数,调用后面的grpc-server。
grpc-server处理请求。其中,grpc-server会对每个请求启一个stream,由这个stream创建context。
客户端连接断开。
grpc-gateway收到连接断开的信号,导致context cancel。grpc client在发送rpc请求后由于外部异常使它的请求终止了(即它的context被cancel),会发一个RST_STREAM。
grpc server收到后,马上终止请求(即grpc server的stream context被cancel)。
可以看出,是因为gRpc handler在处理过程中连接被断开。



sql: Transaction has already been committed or rolled back产生的原因:



程序中使用了官方database包来执行db transaction。其中,在db.BeginTx时,会启一个协程awaitDone:



func (tx *Tx) awaitDone() {
// Wait for either the transaction to be committed or rolled
// back, or for the associated context to be closed.
<-tx.ctx.Done()



// Discard and close the connection used to ensure the
// transaction is closed and the resources are released. This
// rollback does nothing if the transaction has already been
// committed or rolled back.
tx.rollback(true) } 在context被cancel时,会进行rollback(),而rollback时,会操作原子变量。之后,在另一个协程中tx.Commit()时,会判断原子变量,如果变了,会抛出错误。


3.3.2 解决方法
这两个error都是由连接断开导致的,是正常的。可忽略这两个error。



3.4 Case 3
上线后,每两天左右有1~2次的mysql事务阻塞,导致请求耗时达到120秒。在盘古(内部的mysql运维平台)中查询到所有阻塞的事务在处理同一条记录。



3.4.1 处理过程




  1. 初步怀疑是跨机房的多个事务操作同一条记录导致的。由于跨机房操作,耗时会增加,导致阻塞了其他机房执行的db事务。




  2. 出现此现象时,暂时将某个接口降级。降低多个事务操作同一记录的概率。




  3. 减少事务的个数。





将单条sql的事务去掉
通过业务逻辑的转移减少不必要的事务




  1. 调整db参数innodb_lock_wait_timeout(120s->50s)。这个参数指示mysql在执行事务时阻塞的最大时间,将这个时间减少,来减少整个操作的耗时。考虑过在程序中指定事务的超时时间,但是innodb_lock_wait_timeout要么是全局,要么是session的。担心影响到session上的其它sql,所以没设置。




  2. 考虑使用分布式锁来减少操作同一条记录的事务的并发量。但由于时间关系,没做这块的改进。




  3. DAL同事发现有事务没提交,查看代码,找到root cause。





原因是golang官方包database/sql会在某种竞态条件下,导致事务既没有commit,也没有rollback。



3.4.2 源码描述
开始事务BeginTxx()时会启一个协程:



// awaitDone blocks until the context in Tx is canceled and rolls back
// the transaction if it’s not already done.
func (tx *Tx) awaitDone() {
// Wait for either the transaction to be committed or rolled
// back, or for the associated context to be closed.
<-tx.ctx.Done()



// Discard and close the connection used to ensure the
// transaction is closed and the resources are released. This
// rollback does nothing if the transaction has already been
// committed or rolled back.
tx.rollback(true) } tx.rollback(true)中,会先判断原子变量tx.done是否为1,如果1,则返回;如果是0,则加1,并进行rollback操作。


在提交事务Commit()时,会先操作原子变量tx.done,然后判断context是否被cancel了,如果被cancel,则返回;如果没有,则进行commit操作。



// Commit commits the transaction.
func (tx *Tx) Commit() error {
if !atomic.CompareAndSwapInt32(&tx.done, 0, 1) {
return ErrTxDone
}



select {
default:
case <-tx.ctx.Done():
return tx.ctx.Err()
}
var err error
withLock(tx.dc, func() {
err = tx.txi.Commit()
})
if err != driver.ErrBadConn {
tx.closePrepared()
}
tx.close(err)
return err } 如果先进行commit()过程中,先操作原子变量,然后context被cancel,之后另一个协程在进行rollback()会因为原子变量置为1而返回。导致commit()没有执行,rollback()也没有执行。


3.4.3 解决方法
解决方法可以是如下任一个:



在执行事务时传进去一个不会cancel的context
修正database/sql源码,然后在编译时指定新的go编译镜像
我们之后给Golang提交了patch,修正了此问题(已合入go 1.9.3)。



4 经验教训
由于go大量的官方库、第三方库使用了context,所以调用接收context的函数时要小心,要清楚context在什么时候cancel,什么行为会触发cancel。笔者在程序经常使用gRpc传出来的context,产生了一些非预期的结果,之后花时间总结了gRpc、内部基础库中context的生命期及行为,以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

什么是WaitGroup
WaitGroup以前我们在并发的时候介绍过,它是一种控制并发的方式,它的这种方式是控制多个goroutine同时完成。



func main() {
var wg sync.WaitGroup



wg.Add(2)
go func() {
time.Sleep(2*time.Second)
fmt.Println("1号完成")
wg.Done()
}()
go func() {
time.Sleep(2*time.Second)
fmt.Println("2号完成")
wg.Done()
}()
wg.Wait()
fmt.Println("好了,大家都干完了,放工") }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定要例子中的2个goroutine同时做完,才算是完成,先做好的就要等着其他未完成的,所有的goroutine要都全部完成才可以。


这是一种控制并发的方式,这种尤其适用于,好多个goroutine协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因为每个goroutine做的都是这件事情的一部分,只有全部的goroutine都完成,这件事情才算是完成,这是等待的方式。



在实际的业务种,我们可能会有这么一种场景:需要我们主动的通知某一个goroutine结束。比如我们开启一个后台goroutine一直做事情,比如监控,现在不需要了,就需要通知这个监控goroutine结束,不然它会一直跑,就泄漏了。



chan通知
我们都知道一个goroutine启动后,我们是无法控制他的,大部分情况是等待它自己结束,那么如果这个goroutine是一个不会自己结束的后台goroutine呢?比如监控等,会一直运行的。



这种情况化,一直傻瓜式的办法是全局变量,其他地方通过修改这个变量完成结束通知,然后后台goroutine不停的检查这个变量,如果发现被通知关闭了,就自我结束。



这种方式也可以,但是首先我们要保证这个变量在多线程下的安全,基于此,有一种更好的方式:chan + select 。



func main() {
stop := make(chan bool)



go func() {
for {
select {
case <-stop:
fmt.Println("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stop<- true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例子中我们定义一个stop的chan,通知他结束后台goroutine。实现也非常简单,在后台goroutine中,使用select判断stop是否可以接收到值,如果可以接收到,就表示可以退出停止了;如果没有接收到,就会执行default里的监控逻辑,继续监控,只到收到stop的通知。



有了以上的逻辑,我们就可以在其他goroutine种,给stop chan发送值了,例子中是在main goroutine中发送的,控制让这个监控的goroutine结束。



发送了stop<- true结束的指令后,我这里使用time.Sleep(5 * time.Second)故意停顿5秒来检测我们结束监控goroutine是否成功。如果成功的话,不会再有goroutine监控中…的输出了;如果没有成功,监控goroutine就会继续打印goroutine监控中…输出。



这种chan+select的方式,是比较优雅的结束一个goroutine的方式,不过这种方式也有局限性,如果有很多goroutine都需要控制结束怎么办呢?如果这些goroutine又衍生了其他更多的goroutine怎么办呢?如果一层层的无穷尽的goroutine呢?这就非常复杂了,即使我们定义很多chan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因为goroutine的关系链就导致了这种场景非常复杂。



初识Context
上面说的这种场景是存在的,比如一个网络请求Request,每个Request都需要开启一个goroutine做一些事情,这些goroutine又可能会开启其他的goroutine。所以我们需要一种可以跟踪goroutine的方案,才可以达到控制他们的目的,这就是Go语言为我们提供的Context,称之为上下文非常贴切,它就是goroutine的上下文。



下面我们就使用Go Context重写上面的示例。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 func(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ctx)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cancel()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重写比较简单,就是把原来的chan stop 换成Context,使用Context跟踪goroutine,以便进行控制,比如结束等。



context.Background() 返回一个空的Context,这个空的Context一般用于整个Context树的根节点。然后我们使用context.WithCancel(parent)函数,创建一个可取消的子Context,然后当作参数传给goroutine使用,这样就可以使用这个子Context跟踪这个goroutine。



在goroutine中,使用select调用<-ctx.Done()判断是否要结束,如果接受到值的话,就可以返回结束goroutine了;如果接收不到,就会继续进行监控。



那么是如何发送结束指令的呢?这就是示例中的cancel函数啦,它是我们调用context.WithCancel(parent)函数生成子Context的时候返回的,第二个返回值就是这个取消函数,它是CancelFunc类型的。我们调用它就可以发出取消指令,然后我们的监控goroutine就会收到信号,就会返回结束。



Context控制多个goroutine
使用Context控制一个goroutine的例子如上,非常简单,下面我们看看控制多个goroutine的例子,其实也比较简单。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go watch(ctx,”【监控1】”)
go watch(ctx,”【监控2】”)
go watch(ctx,”【监控3】”)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cancel()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func watch(ctx context.Context, name string)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fmt.Println(name,”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fmt.Println(name,”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
示例中启动了3个监控goroutine进行不断的监控,每一个都使用了Context进行跟踪,当我们使用cancel函数通知取消时,这3个goroutine都会被结束。这就是Context的控制能力,它就像一个控制器一样,按下开关后,所有基于这个Context或者衍生的子Context都会收到通知,这时就可以进行清理操作了,最终释放goroutine,这就优雅的解决了goroutine启动后不可控的问题。



Context接口
Context的接口定义的比较简洁,我们看下这个接口的方法。



type Context interface {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Done() <-chan struct{}

Err() error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这个接口共有4个方法,了解这些方法的意思非常重要,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使用他们。


Deadline方法是获取设置的截止时间的意思,第一个返回式是截止时间,到了这个时间点,Context会自动发起取消请求;第二个返回值ok==false时表示没有设置截止时间,如果需要取消的话,需要调用取消函数进行取消。



Done方法返回一个只读的chan,类型为struct{},我们在goroutine中,如果该方法返回的chan可以读取,则意味着parent context已经发起了取消请求,我们通过Done方法收到这个信号后,就应该做清理操作,然后退出goroutine,释放资源。



Err方法返回取消的错误原因,因为什么Context被取消。



Value方法获取该Context上绑定的值,是一个键值对,所以要通过一个Key才可以获取对应的值,这个值一般是线程安全的。



以上四个方法中常用的就是Done了,如果Context取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关闭的chan,关闭的chan是可以读取的,所以只要可以读取的时候,就意味着收到Context取消的信号了,以下是这个方法的经典用法。



func Stream(ctx context.Context, out chan<- Value) error {
for {
v, err := DoSomething(ctx)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ctx.Err()
case out <- v:
}
}
}
Context接口并不需要我们实现,Go内置已经帮我们实现了2个,我们代码中最开始都是以这两个内置的作为最顶层的partent context,衍生出更多的子Context。



var (
background = new(emptyCtx)
todo = new(emptyCtx)
)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
return background
}



func TODO() Context {
return todo
}
一个是Background,主要用于main函数、初始化以及测试代码中,作为Context这个树结构的最顶层的Context,也就是根Context。



一个是TODO,它目前还不知道具体的使用场景,如果我们不知道该使用什么Context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



他们两个本质上都是emptyCtx结构体类型,是一个不可取消,没有设置截止时间,没有携带任何值的Context。



type emptyCtx int



func (*emptyCtx) Deadline() (deadline time.Time, ok bool) {
return
}



func (*emptyCtx) Done() <-chan struct{}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Err() error {
return nil
}



func (*emptyCtx) Value(key interface{}) interface{} {
return nil
}



这就是emptyCtx实现Context接口的方法,可以看到,这些方法什么都没做,返回的都是nil或者零值。



Context的继承衍生
有了如上的根Context,那么是如何衍生更多的子Context的呢?这就要靠context包为我们提供的With系列的函数了。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eadline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这四个With函数,接收的都有一个partent参数,就是父Context,我们要基于这个父Context创建出子Context的意思,这种方式可以理解为子Context对父Context的继承,也可以理解为基于父Context的衍生。



通过这些函数,就创建了一颗Context树,树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任意多个子节点,节点层级可以有任意多个。



WithCancel函数,传递一个父Context作为参数,返回子Context,以及一个取消函数用来取消Context。 WithDeadline函数,和WithCancel差不多,它会多传递一个截止时间参数,意味着到了这个时间点,会自动取消Context,当然我们也可以不等到这个时候,可以提前通过取消函数进行取消。



WithTimeout和WithDeadline基本上一样,这个表示是超时自动取消,是多少时间后自动取消Context的意思。



WithValue函数和取消Context无关,它是为了生成一个绑定了一个键值对数据的Context,这个绑定的数据可以通过Context.Value方法访问到,后面我们会专门讲。



大家可能留意到,前三个函数都返回一个取消函数CancelFunc,这是一个函数类型,它的定义非常简单。



type CancelFunc func()
这就是取消函数的类型,该函数可以取消一个Context,以及这个节点Context下所有的所有的Context,不管有多少层级。



WithValue传递元数据
通过Context我们也可以传递一些必须的元数据,这些数据会附加在Context上以供使用。



var key string=”name”



func main() {
ctx, cancel := context.WithCancel(context.Background())
//附加值
valueCtx:=context.WithValue(ctx,key,”【监控1】”)
go watch(valueCtx)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fmt.Println(“可以了,通知监控停止”)
cancel()
//为了检测监控过是否停止,如果没有监控输出,就表示停止了
time.Sleep(5 * time.Second)
}



func watch(ctx context.Context) {
for {
select {
case <-ctx.Done():
//取出值
fmt.Println(ctx.Value(key),”监控退出,停止了…”)
return
default:
//取出值
fmt.Println(ctx.Value(key),”goroutine监控中…”)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
}
在前面的例子,我们通过传递参数的方式,把name的值传递给监控函数。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实现一样的效果,但是通过的是Context的Value的方式。



我们可以使用context.WithValue方法附加一对K-V的键值对,这里Key必须是等价性的,也就是具有可比性;Value值要是线程安全的。



这样我们就生成了一个新的Context,这个新的Context带有这个键值对,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Value方法读取ctx.Value(key)。



记住,使用WithValue传值,一般是必须的值,不要什么值都传递。
Context 使用原则
不要把Context放在结构体中,要以参数的方式传递
以Context作为参数的函数方法,应该把Context作为第一个参数,放在第一位。
给一个函数方法传递Context的时候,不要传递nil,如果不知道传递什么,就使用context.TODO
Context的Value相关方法应该传递必须的数据,不要什么数据都使用这个传递
Context是线程安全的,可以放心的在多个goroutine中传递



拥有超时控制的context有以下几种:



context.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指定时长超时结束
context.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手动结束
context.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指定时间结束
一般常用的话就context.WithTimeout



创建Context
在context中有两种基础的Context,分别通过Backgroud和TODO函数创建,下面是具体的函数声明:



func Background() Context



func TODO() Context
通常情况下,使用Backgroud函数即可,调用函数可以得到一个Context,但是这个Context不能够直接使用,只是作为一个基础的根Context使用,所有的Context都需要从这个Context上衍生。



衍生 Context
要创建一个可使用的Context,你需要使用下面的三个函数,在根Context衍生出新的Context。当然,由于Context是以树状结构存在的,你也可以通过调用这些函数在任何一个Context上创建子Context。



WithCancel
WithCancel会返回一个可以取消的Context,函数声明如下:



func WithCancel(parent Context) (ctx Context, cancel CancelFunc)
1
函数接收一个Contex作为参数,返回两个值,第一个是新创建的Context,结构上来看,这个Context是输入Context的子节点;第二个参数是cancel函数,用于向这个Context发送cancel信号。由于Context存在继承关系,当父节点调用cancel子节点的cancel也会被调用。



CancelFunc & Done
这里介绍一下CancelFunc,Done这一对函数,类似于signal,wait;CancelFunc函数会向Context发送cancel信号;而Done方法返回一个通道,若当前Context被cancel,那么这个通道会被关闭;也就是说,通过CancelFunc和Done的协作,可以对子协程传递cancel信号,一个常用的代码段如下:



func Stream(ctx context.Context, out chan<- Value) error {
for {
v, err := DoSomething(ctx)
if err != nil {
return err
}
select {
case <-ctx.Done():
return ctx.Err()
case out <- v:
}
}
}
子协程不停地运行并检查当前任务是否被取消,若被取消则结束当前任务并返回。



WithDeadLine & WithTimeout
和WithCancel类似,WithDeadLine和WithTimeout额外接收一个参数分别是消亡时间和超时时间。也就是说对于这两类Context,即使不主动取消,当发生超时时,该Context也会接收到cancel信号。函数声明如下:



func WithDeadline(parent Context, d time.Time) (Context, CancelFunc)



func WithTimeout(parent Context, timeout time.Duration) (Context, CancelFunc)
同样的,即使设置了很大的值,但是子Context的deadline和timeout也不会超过父Context的值。



WithValue
这类Context用于在同一个上下文中传递数据,这个Context是不可取消的,其函数声明如下:



func WithValue(parent Context, key, val interface{}) Context
除了Context参数外,还接收key和val参数用于保存数据,数据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然后可以通过Context.Value(key)来获取对应的值。



一些建议
子协程不能cancel父协程的Context
Context需要显式的传递,而不是作为某个类型的一个字段


Category golang